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鋼筋混凝土的城市:光纖在樓宇間潛行,網絡架構密布叢生,新的基建設施正在極速生長。
數據正在成為創造價值的新要素。據《銀川市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》測算,2019年銀川市數字經濟規模超過600億元,增速約為15%,占GDP比重超過30%。
當前,自治區全力推進重點特色產業發展,為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打牢基礎,其中提出,電子信息產業要釋放優勢、夯實基礎、增量突破,打造西部有一定影響力的電子信息產業集聚高地。
“進一步激發寧夏數字經濟潛能,需要強化技術、人才等要素保障,加強金融支持和資本引流,發揮信息產業集聚效應、立足區域優勢、融入‘兩個循環’,推動產業轉型升級。”銀川匯創資本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聶維月說。
當前,全區做好“六穩”工作,落實“六保”任務,互聯網與產業的加速融合,不僅為復產復學提供有效支持,還正在深入實體領域,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,為寧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開拓了新空間。
賦能:新基建不亞于“鐵公基”
當我們使用手機發出一條即時通訊信息,經歷了怎樣的技術過程?簡單說,即數據壓縮(文字/圖片)、傳送、接收、顯示數據。這是一個人的數據漫游。拓展到一座城市的數據“漫游”,會激發出怎樣的動能?
早在2013年,銀川市獲批國家第二批智慧城市試點。目前,阿里、百度、中興通訊、中電子……都已成為銀川市發展數字經濟的攜手伙伴,在新基建、智慧城市、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深化合作。
“數字經濟正在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‘新引擎’,寧夏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,銀川作為首府城市,發揮著帶動全區數字經濟發展的領頭羊作用。” 聶維月說。
寧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馮蛟分析,我國正在推出的以數字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新基建,其影響力將不亞于傳統的“鐵公基”投入對經濟發展的提振作用。數字經濟產業逐漸成為主導產業,數字技術推動的產業融合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。相關的數據分析顯示,寧夏特別是銀川市的數字經濟產業化發展已經初具規模,無論是數字化基礎設施投入,還是一些前期的數字化項目規劃及落地,都標志著寧夏通過大力發展數字經濟,來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和助力高質量發展的主動作為。
從寧夏冷鏈物流信息監控平臺和智慧種植系統建設落地,到布局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數字化服務平臺、銀川市自動駕駛城市道路示范應用場景項目……作為銀川市屬國有投融資集團,匯創資本發力“金融服務+科技創新”,乘“云”而上,推進產業數字化融合和數字產業化發展。
根據《銀川市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》,2019年,銀川市數字產業化規模約89億元,產業數字化規模約520億元,有效提升了產業融合發展,乃至社會治理創新、民生精細服務。
聚能:乘“云”而上 打造后發優勢
為一瓶賀蘭山東麓葡萄酒,拓展數字化的想象空間。不久前,“銀川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數字化服務平臺”戰略合作簽約儀式舉行。其中,匯創資本通過產業與資本市場的高效嫁接和深度融合,推進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全鏈路數字化轉型升級。“平臺將通過整合政府、酒莊、企業三方的需求和資源,為寧夏的葡萄酒產業提供集產供銷為一體的數字化服務,實現產區的智慧化、跨界融合化和品牌高端化,助力寧夏葡萄酒‘走出去’”。聶維月說。
立足西北內陸城市銀川,企業緣何堅定“以數字化引領,助推地方產業發展”的投融資模式?
“銀川市在人工智能、大數據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方面,相比發達地區確實存有差距,但也擁有自身優勢:位于‘一帶一路’建設重要節點,‘智慧銀川’建設、躋身全國首批5G試點城市,城市數字經濟生態良好,為企業布局和發展數字經濟創造了條件,也與中科院、百度、阿里云等實現深度合作,共同推動數字經濟發展。”聶維月介紹。
圍繞“數字經濟”的內核,企業與相關部門和機構形成發展合力,助推銀川市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,提升數字化治理水平。
“高大上的數字經濟,其實與民生息息相關。像我們投資建設的寧夏冷鏈物流信息監控平臺和智慧種植系統,項目針對農業發展中存在的生產效率低,產品損耗高等問題,通過全鏈條的數據共享、分析和智慧化決策,實現了全程信息化監控和質量可追溯,促進農業發展提質增效,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。” 聶維月說。
此外,企業還與中科院合作建設互聯網+醫療健康標準化研究院,為市民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健康服務。“通過參與銀川‘科創中國’試點城市建設,聯合寧夏大學數字經濟和智慧管理研究院推進數字產業研究等舉措,為數字經濟的布局發展提供金融、智力支撐。”聶維月說。
馮蛟教授介紹,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是數字經濟的核心,數字化治理是保障,數據價值化是基礎。“其中,產業數字化,即傳統產業由于應用數字技術所帶來的生產數量和生產效率提升,其新增產出構成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,應是寧夏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發力點,可以發揮‘船小好調頭’的后發優勢。”
蓄能:數字“芯”驅動高質量發展
在銀川,有兩段共計26公里的測試道路,承載著“自動駕駛”的探索使命。
“我們與百度合作建設了銀川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示范應用項目,項目一期投資6000萬元,在示范區道路搭建支持自動駕駛、車路協同的城市道路示范應用場景,讓道路更‘聰明’,出行更安全便捷。項目作為西北地區首條L4級商用車開放測試道路,可滿足國內商用車自動駕駛的路測需求,將有效帶動上下游企業落戶銀川,培育自動駕駛生態產業鏈。” 聶維月說。
該項目會對測試道路實施改造,與地圖系統融合,準確度達厘米級,為車輛實時精準導航。未來,當整個道路測試系統運轉后,可實現智能控制交通流量,高效引導車隊,實現城市道路利用最大化;同時,引導用戶安全駕駛,實現協同預警及主動避讓,提高道路利用率,降低能耗。
這是一條探索自動駕駛的測試道路,也是一條通往更多可能的數字道路。
“當前,數字經濟已成為各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抓手,寧夏打造了中衛西部云基地,銀川大數據中心等一批發展數字經濟的新平臺,為企業布局數字經濟打下堅實基礎。”聶維月說。
如何以金融服務為支撐,有效賦能數字經濟?聶維月認為,作為金融企業,對于發展勢頭良好的產業,通過資本賦能和數字化改造,助推企業產業鏈延伸和創新發展,提升競爭力;另一方面,主動融入數字經濟發展,加速相關產業布局;此外,還需注重用人才軟實力激活發展新動能。
對此,馮蛟教授介紹:“大力發展數字經濟,人才是關鍵。如何通過數字化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優化來補足短板,搶占先機,尤為重要。近期,寧夏大學數字經濟與智慧管理研究院正式掛牌成立,致力于為數字寧夏建設發揮高校人才科研優勢,重點圍繞寧夏的‘產業數字化轉型’創新戰略落地,推動智庫建設,搭建科研服務平臺,構筑‘產學研用’數字化人才高地,助力寧夏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。”
“未來,我們將繼續圍繞本地重點優勢特色產業發展,進行項目投資和產業布局,以期實現‘金融輸血,產業造血’的良性循環,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。” 聶維月說。
就全國乃至西部而言,寧夏數字經濟產業發展還存在產業融合發展相對緩慢,人才短缺、價值要素作用發揮不夠等短板。未來,寧夏將依托現有產業基礎,尋求突破,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,為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提供“數字”支撐。(寧夏日報記者 時明霞 毛雪皎 趙磊 實習生 馬潤慈 文/圖/視頻)